镇江股票配资 金三角真实故事——激进左派青年到和平运动参与者的华裔掸族学者

栏目分类镇江股票配资 金三角真实故事——激进左派青年到和平运动参与者的华裔掸族学者

你的位置:实盘炒股配资平台_在线炒股配资_炒股配资论坛 > 炒股配资论坛 >

镇江股票配资 金三角真实故事——激进左派青年到和平运动参与者的华裔掸族学者

发布日期:2025-02-05 01:29    点击次数:172

镇江股票配资 金三角真实故事——激进左派青年到和平运动参与者的华裔掸族学者

一.认识昭肯赛镇江股票配资

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我们做旅游的都失业,快到年底也不见好转。我幸好有写作的习惯,每天上网看资料写故事,日子倒也不难熬。

趁泰国管控逐渐放松,我于10月底自驾游到泰国北部,开始我“重返金三角找老故事”的特别行程。

金三角的恶名带累了泰缅老三个国家,受害最烈的当然是缅甸,因为这个招牌效应下,人们很自然就给缅甸贴上了这样的标签:金三角=毒品基地=缅甸。

很不幸,缅甸几十年确实是陷入贫穷,战乱,毒品横行的泥潭中。

缅甸的各族精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费尽心力,终身奋斗。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犹如一团乱麻,越扯越紧。

世人对金三角人物的关注,都只盯着那些大毒枭大军阀:冒险,猎奇,互相打杀,荒蛮残酷是附在这些传奇人物身上的基本标配。

展开剩余85%

然而缅甸在近代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文明之邦,为何走到今天这步田地?追寻缅甸各族精英的脚步,或许能窥见其中一点真相。

我此行的主要目标是找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军人,老学者。于是先找到掸族在清迈的相关团体,说明:自己是研究历史的民间人士,不是记者也不代表任何组织,不写“正在发生的事件”,免得搅进一些是非;只写“已经过去了的事件和人物”,能给我提供那些老人的联系方式就可以。

他们得知我的情况后倒也客气,互相商量了几次,最后决定:你去找昭肯赛,他掌握的资料多,会给你介绍想找的那些老人。

就这样认识了肯赛老师。相比那些打来打去的金三角军人和毒贩,一般人很少知道他的大名,但是很多金三角历史事件他却又参与其中,不少国外学者包括中国学者,比如秦晖教授都采访过他。

我们见面后,我开门见山表明:我不是来采访,只想和您交朋友,然后用聊天方式讲过去的历史,还希望带我去认识那些老人,就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来记录他们所经历的事吧。

他很高兴,坦言自己曾经向往中国革命,因此对于从中国来的学者会感到亲切,何况我是掸(傣)族同胞,没有语言障碍。

两人算是一见如故,他带我认识了掸族老将军昭杆杰和学者昭摆勐,我们之间当面和在网络上互相聊的话题断断续续,两年多来没有间断,想到什么就聊什么。

他是华裔,但现在已经是个不会汉话的典型缅甸掸族学者;他受中国红色革命影响颇深,希望找到能发动掸族走激进的人民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结果因此蹲了四年的牢;他最后是掸族革命领导人昭光真手下的一个政治教官,精通掸,缅,泰,英四种语言文字,还差点当上坤沙集团的外交部长;他积极参与掸邦独立运动,现在却是积极促成和缅政府谈判,是缅甸全国停火组织的高级顾问。

他现在的名字叫肯赛.栽隐(Khuensai.Jaiyane),按掸族的习惯,以他的身份也习惯叫昭肯赛(“肯赛官人之意”)。有意思的是,这名字就是个故事,“肯赛”,直译为“回归清流”,“栽隐”,直译“心要平静”。这是昭光真给他取的名,意为:你心里的火太大,老想着激情革命,这容易把别人和自己烧伤,所以要回归“冷静”。这个名字对他训诫之意非常明显。

顺着改名这条小线头,就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命运的颠沛流离,还足以扯动整个缅甸掸邦百年大变迁。

他爷爷叫吴光学,广东人,生于1885年,年轻时到缅甸掸邦的南坎,推算起来是二十世纪初,大清王朝走到油尽灯将灭的关头,而缅甸已经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

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头,很多广东人纷纷去南洋谋生,远走滇缅的也不少。爷爷到南坎后很快就落地生根,一来广东话的发音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掸(傣)族话,也就是学起来比较快,口音较标准,二来会做生意,脾气随和,容易与当地人相处。于是和掸族姑娘结婚成家,生有五个儿子;他父亲是老四,叫吴文平。

炎黄子孙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传统,其中之一就是重视教育。爷爷坚持让几个儿子上中文补习课,没有多少高大上的理由,就是让他们从中文里学到做人的道理,以及讨生活的聪明本事。

但是一场变故让爷爷放弃了中文。

那是和人家打官司,应该是土地纠纷,从哪方面讲都是他家占理,但是却输了!晚年的爷爷说起这事还不能释怀:我们是吃了不会英语的亏,人家在法庭上都讲英语,我用掸族话讲自己的理由,鬼知道那个翻译是怎么讲给法官的,应该是被对头那家人买通了,反正我就当个睁眼瞎输了官司!

从此爷爷就下决心,让儿子们一定要学好英文,不再学中文了,中文在英殖民地缅甸没用!

为了让儿子们读好书,爷爷态度严厉,毫不手软,稍为长大的老大被送到缅北中心城市曼德勒读书,但这儿子已经是掸族性格,不爱读书,想家就直接跑回南坎,爷爷又把他赶了回去:必须读好英文,你的学费和生活费不缺,不会给你吃苦。结果这个大儿子离开家后就没了音讯,汇钱寄信都没有回复,写信去问学校,那边答复:这学生已经退学了,就这样失踪。全家人到处打听,几十年来也没有个结果,只好互相安慰:他应该在某个偏远的寺庙出家当和尚。

爷爷重视教育的家风虽然受到这个挫折,但是初心不改,只是把英文当做主要重视对象,所以直到他们这一代,不少都是学校里的学习尖子,有点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学中文。这和整个缅甸的社会环境有关。从英国殖民时代到缅甸独立,中文一直处于非法地位,被限制推广。

爷爷一辈子都在做生意,所以后来他家就从南坎搬到商业更发达的南度,随后到南散的勐喔。二战之前,整个缅甸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达,各族精英阶层都尽量向欧洲文化靠拢,掸邦的土司子女都要送到英国读书,平民百姓那些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到英国殖民政府的著名学校。

而那时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中国人出国谋生者众,寄人篱下的生活,首先要学会当地语言,哪还顾得让后代学什么中文?

194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缅甸,一直打到滇西,中国远征军和盟军与日本侵略军几年搏杀,缅甸是主战场之一,特别是缅北,从此陷入战乱。

1945年日本侵略者被盟国打败,灰溜溜缩回岛国去疗伤;卷土重来,回到缅甸的英国殖民者已经衰落,无力再经营庞大的殖民体系,面对纷纷起来要求独立的各殖民地,遍体鳞伤的日不落帝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薄西山,连镇压的力气都没有啦,心不甘情不愿地卷铺盖走人。

从东边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到西边的印度巴基斯坦,英国在亚洲这人口众多的广大殖民地中,独立得较干脆的是缅甸,到现在都没有加入英联邦。

可惜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个东南亚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

他于1948年缅甸独立那年出生,他的成长经历和缅甸几十年的动乱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痛苦和无奈中走过了七十多年的春秋。

下面就跟着笔者去探寻这个经历奇特学者的足迹吧镇江股票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